公益事业 > 爱心企业
公益事业
 
 


关于开展“传承论坛”公益项目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通知。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有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社会团体组织的办会水平和理论实践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加强文化传承保护的理论研究,为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智库支持,增进科研信息交流,为文明传承与文化保护者提供学术研究园地,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适应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特开展“传承论坛”公益项目,并将打造成为多元化的公益品牌项目。旨在:鉴行文化传承·创展文化文明!不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责任,创新开展提升文化素养、传播优秀文明。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

承办单位:新加坡艺术中心

支持单位:中华语言文化中心、新加坡文化教育协会

指导单位: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公益支持:贵州省民营文化产业协会

媒体支持:新华网、人民网

平媒支持:《艺术评鉴》、《科技传播》杂志、新加坡前沿科学出版

法律支持:北京市京伦律师事务所

二、项目意义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可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传承论坛”项目,搭建高水平的文化传播平台,交流互鉴,让文明文化步伐不止步,促进文化的普及传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国门,与世界文化和而不同。联合业内专业团队为助力,维护项目有序开展,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宣展中华文化经典,打造成为持久创新的公益品牌项目。项目所选获的优秀文章、研究成果等将为中华文明发展提供丰厚滋养,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同时更大程度的创新、实践,贯古通今。运用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式协同推进,取得重要成果。融合平媒、视媒、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资源,推动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播交流。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弘道明德,培根铸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一份力!

三、项目内容

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每期拟定论坛主题并公示,通过线上网络多平台征集投稿,邀请各界人士就特定主题及投稿要求投稿。组织专家对投稿进行初审,筛选出合格投稿待评选。

2、以每期主题方向,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论坛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探讨、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开展研讨交流等会务时展现。

3、以每期主题方向,举办研讨交流活动,以研讨会、讲座等形式,促进学术交流及选评优秀投稿。(拟定举办时另行通知)

4、整理论坛成果,汇编论文集,发布论坛新闻稿,向社会各界宣传论坛成果、会议成果,以论文集形式上传相关资源数据库,有益知识的持续积累与传承。

5、统筹论坛参与者提供的专业知识资源,以电子数据形式在网络端呈现,以供参阅,分享资源。

6、举办主题性国内外研学文化之旅(拟定举办时另行通知)。将中华文化展现给国际友人,互通互鉴,多元民族共融,提升认知,开阔眼界。搭建多样性的载体平台,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践行,感受到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国界。

四、投稿要求

1、投稿内容符合主题要求,思想健康、保守国家机密、无政治性错误言论、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据可靠、结构严谨、文字精练、论述清晰、体例规范、阐论精辟,文字凝练、富有新意、资料真实,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2、投稿须为作者原创、首发,作者对视频、文字和图片作品拥有完整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严禁抄袭,违法盗用或侵犯他人版权,均由作者自负全部责任,主办方不承担连带责任。

3、投稿即视为同意主办方保留版权所有权利,享有网络出版或其它出版权。未经主办方书面许可,不得转载、复制、翻印、传播等任何方式的使用。

4、为适应信息化建设,扩大信息交流渠道,汇编文集将与相关资源数据库合作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作品被收录,请在投稿时声明,将做适当处理。

5、投稿应包含基本要素: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

6、字数要求:(包括图表、公式、参考文献,注释等),以5000字或以上为宜。

7、投稿文章结构包括:

(1)标题(中英文),题目简洁明了,字数不超过20字。

(2)作者信息包含作者姓名(中英文)、单位(中英文)。多个作者对应多个单位时,用上标数字1,2...标明,保证准确无误。作者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3)摘要约200-300字数(中英文,不分段,包括研究目的或范围、研究方法、最终结果和结论等)

(4)关键词(中英文,最少3个,每个单词之间用逗号“;”隔开)

(5)引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课题及重要性、陈述假设等)

(6)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清单应仅包括正文中引用的、已出版或接受出版的作品。个人通讯和未发表的作品只应在正文中提及。不能用脚注或尾注代替参考列表。各级标题不得使用引文标示。(2)参考文献要标明顺序[1] [2] [3]...。(3)文章参考文献至少3条,不能没有或只有1条文献。(4)每条参考文献信息要完整、准确,列明期刊名、书名、出版年份、卷数、期数、页码等。

(7)基金等信息全面,放在参考文献之后,不要出现脚注。例:**基金(课题):内容,编号。

(8)正文:

①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表述规范。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以及标准化、规范化的名词和术语。标题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如一级标题1./2./3.,二级标题 1.1/1.2/1.3...,三级标题1.1.1/1.1.2/1.1.3...,以此类推。并且不同层级标题后面须有文字内容。

②含有图或表格:图下方必须有标题“图1 Xxx”与插图形成统一的整体,要求清晰原图;表格上方必须有标题“表1 Xxx”。要求设计科学,简洁明了,请尽量使用可编辑表格 。图表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图表标号依次排列,如表1、表2、表3;图1、图2、图3...

③注释是对论文中特定名词或新名词的注解。注释可以“①、②”等数字形式标示在被注释词条的右上角。篇末注释条目的序号应按照“①、②”等数字形式与被注释词条保持一致。

缩略词的使用应采纳本学科、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规定的或是约定俗成的缩略词,不得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时,应在首次出现时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无论是中文缩略词,还是外文缩略词,全文应当统一。

五、参与方式

1、投稿方式:

电子邮箱:bjyhcc@126.com,标题注明:传承论坛投稿。

②关注主办方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交流活动、研学之旅等线下活动遵行主办方官方公示参与方式。   

六、项目时间

2023年11月18日起开展。

七、其他说明

1、项目坚持公益性、自愿参与原则,不收费用。

2、参与作品版权归属主办方所有,组委会有权保留作品且在相关活动中使用(包括展出、宣传、出版、制作衍生品等),不另付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3、组委会将对获奖作品择优在宣传网络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凡参与均视为作者同意组委会有编辑发表、出版使用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或改编。

4、“传承论坛”项目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凡应征投稿即视为理解并接受本函件所有内容,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综合事业部

 
 
 

 

 

Copyright © 2003-2023 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992号
京ICP备2023016056号-1
法律支持: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